时间: 2025-05-28 23:2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8 23:26:29
“何必当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什么要在事情发生之初那样做”,通常用来表达对过去某个决定或行为的后悔或批评,暗示如果早知道结果会是这样,当初就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何必当初”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决策的谨慎态度。它强调了预见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一时冲动或错误判断而导致的后悔局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决定,事后感到后悔的情况,那时“何必当初”这个成语就浮现在脑海中,提醒我要更加谨慎地做出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将“何必当初”融入到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中:
何必当初轻言放弃,
如今独自叹息。
若能重来,愿你我,
不再错过那片星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脸上带着深深的忧郁和后悔;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抒情的钢琴曲,增强这种遗憾和反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f only I had known then what I know no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何必当初”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后悔和反思的情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后果,避免未来的后悔。
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他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断送美好前程,如今后悔莫及,人皆谓其既知今日,~。
1.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2.
【必】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标杆;标准。
【引证】
《说文》-必,分极也。
3.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初】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 、 《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初,舒也。 、 《易·既济》-初吉终乱。 、 《易·书大传》-名曰初虑。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 、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 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组词】
初岁、 初枯、 初头、 初化、 初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