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1: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1:20:34
词汇“[愀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雅的词汇。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愀问”的字面意思是指带着严肃或忧虑的表情进行询问。其中,“愀”字表示面色变得严肃或忧虑,“问”则是询问的意思。
由于“愀问”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描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情和行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学创作或历史题材的叙述中仍可能出现。
“愀”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面色变得严肃或忧虑,而“问”则是询问的意思。这个词汇可能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变得不那么常用。
在古代文化中,人们的行为和表情往往与情感和道德观念紧密相关。使用“愀问”这样的词汇,可以更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愀问”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肃和忧虑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某些重要的、需要认真对待的场合或问题。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愀问”来描绘一个深沉的场景:
夜幕低垂,星辰寥落,
他愀问着命运的轨迹,
眉宇间,忧思如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面色严肃,眉头紧锁,正在认真地询问某个问题。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或忧郁的旋律,来增强这种严肃和忧虑的氛围。
由于“愀问”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在其他语言中存在,用以描述类似的情感和行为。
通过对“愀问”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文学和语言中的使用情况。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仍然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绘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愀】
恭谨的。
【引证】
《法言》-闻其言者,愀如也。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