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9:52
卦象:卦象是古代易经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六爻图形,共有种不同的组合,每一种组合称为一个卦。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解释,用于占卜和指导人生决策。
卦象一词源自**古代的易经,易经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周朝,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卦象的概念和解释不断丰富和演变。
在**文化中,卦象不仅是占卜的工具,也是哲学和道德教育的载体。它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和人生规律的探索和理解。
卦象给人以神秘和深邃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智慧和未知的命运,有时也会引起人们对未来的好奇和敬畏。
在个人生活中,卦象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反思的工具,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处境和选择。例如,在面临重大决策时,一些人可能会求助于卦象来获取灵感或指导。
在诗歌中,卦象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卦象变幻如人生, 阴爻阳爻共织梦。 问卜未来心自明, 一爻一动皆天命。
卦象的视觉形象通常是简洁的线条组合,给人以平衡和和谐的感觉。在听觉上,卦象可能与古代的占卜仪式音乐相联系,带来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占星术中的星象或塔罗牌中的牌面,它们都具有预测未来和解释命运的功能。
卦象作为一个古老而深奥的概念,不仅在易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影响。它是*文化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们探索自我和宇宙的一种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卦象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思维方式。
1.
【卦】
(形声。从卜(bǔ,占卜),圭(guī)声。本义: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供占卜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所以筮也。-卦,筮也。 、 《易·说卦》。注:“象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 《剧秦美新》。注:“蓍曰卦。”-神卦灵兆。 、 《仪礼·士冠礼》。注:“有司主画地识爻者也。”又所卦者。注:“所卦者,所以画地记爻。”-卦者在左。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