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34
“学而”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论语》的第一篇标题“学而”,原文为“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字面意思是指学和实践,强调学的重要性以及学后的实践和反思。
在文学中,“学而”常用来强调知识的学和实践的重要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学而”来鼓励他人持续学和进步。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学和哲学中,“学而”被用来探讨学*的本质和方法。
同义词中,“学”更通用,而“学而”带有更深的哲学和文化内涵。反义词则强调了不学或放弃学*的态度。
“学而”源自《论语》,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泛指学和实践的过程,成为鼓励人们持续学*和自我提升的象征。
在*文化中,“学而”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用来鼓励终身学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学而”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励的。它让我联想到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激励我持续学*和成长。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用“学而”来提醒自己不断学和反思。例如,在工作中遇到挑战时,我会用“学而时之”来鼓励自己不断尝试和改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知识如海,探索无涯。 每日新知,心中花开。
视觉上,“学而”让我联想到书本、教室和勤奋的学生。听觉上,它可能与朗朗的读书声和老师的教诲声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学而”可以对应为“learning and practicing”,但缺乏“学而”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哲学意义。
“学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鼓励的词汇,它不仅强调了学的重要性,还鼓励我们通过实践和反思来不断进步。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提醒我持续学*和自我提升。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