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4:37
词汇“[浼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生僻字或古汉语词汇。经过查询,发现“浼渎”并非标准汉语词汇,可能是输入错误或特定领域的术语。因此,以下分析将基于假设“浼渎”是一个合成词,由“浼”和“渎”两个字组成,来进行探讨。
结合来看,“浼渎”可能指的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不敬或玷污行为。
由于“浼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对神圣或崇高事物的亵渎行为。
由于“浼渎”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如果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可能源自对不敬行为的描述。
在重视礼仪和尊重的社会文化中,“浼渎”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强调对不敬行为的批评。
使用“浼渎”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不敬、不道德行为的负面情感反应,如厌恶、愤怒。
由于“浼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
在创作中,可以将“浼渎”用于描述对自然、艺术或文化遗产的破坏行为,以增强文本的情感深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遗迹被破坏的画面,以此来体现“浼渎”的视觉联想。
由于“浼渎”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尽管“浼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语言中对不敬行为的描述和批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表达的精确性。
1.
【浼】
沾污;玷污。
【引证】
《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 、 《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 、 《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
【组词】
浼渎
买;换取。
【引证】
明·汤显祖《紫钗记》-到花月三更一笑回,春宵一刻千金浼。
2.
【渎】
(形声。从水,卖声。本义:水沟,水渠)。
同本义。又特指邑中的沟。
【引证】
《说文》-渎,沟也。一曰邑中沟。 、 《易·读卦》-坎为沟渎。 、 《荀子·脩身》-开其渎。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索隐:“小渠也。”-彼寻常之ň渎兮。 、 《周礼·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 、 《韩非子·五蠹》-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组词】
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