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3:07
“扫榻以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打扫床榻,准备接待客人。基本含义是指热情地准备迎接客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期待。
“扫榻以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待客之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扫榻以待”体现了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社会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热情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家庭和睦、友情深厚的场景。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和珍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期待和欢迎,尤其是在准备一个特别的聚会时,感觉这个成语能够准确表达我的心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扫榻以待,友人相聚,笑语盈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整洁温馨的房间,床上铺着干净的床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快的钢琴曲,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oneself at home”或“welcome with open arm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热情欢迎的含义。
“扫榻以待”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也具有普遍的人际交往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沟通的艺术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君以暇时能来相就,则~也。
1. 【扫】
2.
【榻】
(形声。从木,(tà)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 、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一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对坐榻上。 、 《聊斋志异·促织》-喜置围榻上。
【组词】
榻登、 榻布、 竹榻;藤榻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