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00:27
词汇“狂衅”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狂”通常指疯狂、狂妄或极端的行为,而“衅”则有争端、冲突或裂痕的含义。将两者结合,“狂衅”可能指的是极端的冲突或争端,或者是由疯狂行为引发的争端。
由于“狂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如果使用,可能出现在描述历史事件、战争、政治冲突或极端个人行为的文本中。
由于“狂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狂”和“衅”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极端的冲突状态。
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下,“狂衅”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由极端情绪或行为引发的重大冲突,如战争、政治动荡等。
“狂衅”一词可能引发负面情感,如恐惧、不安和紧张,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极端且可能不可控的冲突状态。
由于“狂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狂衅”用于描述极端的冲突场景,如在小说中描述一场由疯狂领袖引发的战争。
由于“狂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狂衅”是一个描述极端冲突的词汇,尽管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极端历史事件或个人行为时可能有用。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但在日常交流中应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