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11
“木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木材和石头,它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材料。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这两种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硬度、耐久性等,以及它们在建筑、雕塑等领域的应用。
在文学中,“木石”可能象征着坚固、永恒或自然的力量。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建筑材料或自然界的元素。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地质学,它可能特指用于建筑或雕刻的特定类型的木材和石头。
“木石”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和现代没有太大变化。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周礼》等,已有对木石的描述和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木石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永恒。例如,古代文人常以木石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在建筑和园林设计中,木石的运用也体现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木石”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重和自然。它让我联想到古老的建筑、自然的景观和时间的流逝。
在我小时候,家乡的老房子就是用木石建造的,那种质朴和坚固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木石”:
木石为骨,岁月为衣, 千年风雨,不改其质。
看到“木石”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石桥、木屋,听到风吹过树林和石头碰撞的声音。
在英语中,“木石”可以对应为“wood and stone”,但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能与中文中的“木石”有所不同。
“木石”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两种常见的自然材料,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