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4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45:13
四川大学:这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之一。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四川大学可能作为一个背景设定,用于描绘成都的文化氛围或学术环境。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提到四川大学通常是指这所学校本身,或者与之相关的教育、学术活动。 专业领域:在教育、学术领域,四川大学可能特指其某个学院或研究机构,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等。
同义词:川大(简称)、SCU(英文缩写)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其他大学名称相对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四川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年,最初名为四川中西学堂。经过多次更名和合并,最终在2000年由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为现今的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在**西南地区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地位,其学术研究和教育质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学校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到四川大学,可能会联想到成都这座城市的悠闲氛围、美食文化以及四川大学的学术严谨和创新精神。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学术追求和知识探索的热情。
个人经历中,如果有亲友或自己曾在四川大学求学,那么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校园生活、学术研究和师生情谊的美好回忆。
在诗歌中,可以将四川大学融入对成都的描绘:
锦江春色来天地,
川大书声绕翠微。
视觉上,四川大学的老校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建筑和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而学术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校园内的钟声、学生们的讨论声和图书馆的翻书声。
在国际上,四川大学可能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进行比较,展示其在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
四川大学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所具体的大学,也承载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川】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川,贯川通流水也。 、 《管子·度地》-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 、 《周礼·地官》-有川衡。 、 《易·需》-利涉大川。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 、 《诗·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 、 《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为泽。 、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组词】
川源、 顺尊、 川游、 川口、 川水、 川防、 川谷、 川坻、 川岗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