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6:39
“三竿”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种含义:
“三竿”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对三根竿子的描述。在古代,由于没有精确的时间测量工具,人们常用自然现象来估算时间,如太阳的高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三竿”这一表达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敏感和重视。
“三竿”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关于时间的流逝和懒散的感觉,尤其是在“日上三竿”这一表达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日上三竿”来形容那些起床晚的人,提醒他们注意时间管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日上三竿梦未醒,春风拂面心自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un is high”,用来形容时间已经很晚。
“三竿”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中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深入理解中文文化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竿】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引证】
《说文》-竿,竹梃也。 、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 、 《管子》-禁藏母拊竿。 、 张衡《西京赋》-竿殳之所揘毕。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 竿殳、 竿首、 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