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3:11
慢藏诲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慢吞吞地收藏东西,等于教唆盗贼来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保管不善或不谨慎而导致财物容易被盗。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原意是指因为不谨慎的收藏行为而招致盗贼,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不良后果的通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责任和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它也被用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财产安全方面。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和责备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后悔和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提醒朋友注意保管个人财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慢藏诲盗,疏忽一瞬, 财物失窃,悔恨难追。”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漫不经心地放置贵重物品,而旁边有一个影子悄悄接近。这种场景可以引发对“慢藏诲盗”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viting trouble”或“asking for it”,但这些表达没有“慢藏诲盗”那样具体的指向性和文化内涵。
“慢藏诲盗”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警示,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谨慎小心,尤其是在处理重要事务时。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预防和责任的重要性。
1.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
2.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
3.
【诲】
(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诲,说教也。 、 《易·系辞》-慢藏诲盗,野容诲淫。 、 《书·无逸》-胥教诲。 、 《诗·大雅·桑柔》-诲尔序爵。 、 《礼记·檀弓》-夫子诲之髽。 、 《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师曹诲之琴。 、 《论语·述而》-诲人不倦。
【组词】
诲示、 诲诱、 诲谕、 诲翰
4.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引证】
、 《荀子·脩身》-窃货曰盗。 、 《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 、 《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 、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人善盗乎?
【组词】
偷盗、 盗跖下惠、 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