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2:4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2:47:32
嗜痂之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喜欢疮痂,比喻有某种特殊的怪癖或不良嗜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兴趣非常古怪,不正常,甚至有些病态。
在文学作品中,嗜痂之癖 常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行为怪异、不合常理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特殊爱好或*惯,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或心理障碍。
同义词:怪癖、怪异、病态爱好 反义词:正常、健康、合理
嗜痂之癖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嗜痂之癖,不可移也。”原意是指对疮痂的特殊喜好,后来泛指各种怪异的爱好或*惯。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追求中庸之道,对于过于极端或怪异的行为持有批评态度。因此,嗜痂之癖** 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常用来警示人们避免走向极端或不健康的兴趣。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被人理解或接受的怪异行为。在表达时,我会谨慎使用这个词汇,以免伤害到他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对收集旧邮票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虽然不至于用嗜痂之癖来形容,但确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心中藏着一个秘密花园, 里面满是嗜痂之癖的奇珍异宝, 每一枚旧邮票,每一本破旧的书, 都是他灵魂深处无法割舍的宝藏。”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古怪的收藏品,这些物品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神秘。背景音乐可能是低沉的大提琴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ccentric hobby" 或 "peculiar interest",但这些表达没有嗜痂之癖那种强烈的贬义色彩。
嗜痂之癖 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怪异爱好时非常有用,但它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使用时需要谨慎。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注意其情感色彩,避免不当使用。
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
1.
【嗜】
(形声。从口,耆(shì)声。本义:爱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嗜,嗜欲,喜之也。 、 《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 、 《世说新语·简傲》-性嗜酒。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组词】
嗜学、 嗜癖、 嗜胆、 嗜茗、 嗜古、 嗜书、 嗜杀、 嗜枣、 嗜爱
2.
【痂】
痂皮;疮壳。
【引证】
《说文》-痂,疥也。从疒,加声。 、 《广雅》。按,今谓疮所脱之鳞为痂。-痂,创也。 、 《南史》-刘邕嗜食痂。 、 《聊斋志异·翩翩》-数日,疮痂尽脱。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癖】
潜匿在两胁间的积块。中医分为食癖、饮癖、寒癖、痰癖、血癖等
【组词】
癖痼
嗜好
【组词】
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