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9:26
炕桌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使用。字面意思是指放在炕上的小桌子。炕是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一种取暖和休息设施,通常是一个大的土炕,上面铺有席子和被褥。炕桌儿通常较小,便于放在炕上供人们吃饭、写字或进行其他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炕桌儿常常用来描绘农村生活的温馨场景,如家人围坐在炕桌儿旁共进晚餐。在口语中,提到炕桌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朴素的生活方式。在专业领域,如室内设计或家具制造,炕桌儿可能被视为一种特定风格的家具。
同义词:炕几、炕台、炕案 反义词:餐桌、书桌(这些通常指在其他环境中使用的桌子)
炕桌儿这个词源于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实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炕和炕桌儿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保留传统生活方式的地区,炕桌儿仍然是一种常见的家具。
在中国北方,炕桌儿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家具,也承载了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一些地区,炕桌儿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也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体现。
提到炕桌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暖、家庭和传统。它代表了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觉。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冬天最温暖的事情就是和家人一起坐在炕桌儿旁,吃着妈妈做的家常菜,那种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将炕桌儿作为一个意象,表达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深厚:
炕桌儿上,岁月静好, 一盏灯,一碗汤, 家的味道,温暖如常。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冬日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儿旁,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窗外飘着雪花,屋内温暖如春。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家人的谈笑声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炕桌儿的词汇,但类似的家具如日本的矮桌(kotatsu)或韩国的ondol房间中的小桌,也有类似的功能和情感价值。
炕桌儿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炕】
(形声。从火,亢声。本义:干,烘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炕,干也。 、 《广雅》-炕,曝也。 、 《诗·匏叶传》-炕火曰炙。 、 《汉书·五行志》。-君炕阳而暴虐。
2.
【桌】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一桌,一椅。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