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3:06
“与古为徒”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与古人做朋友或学古人的行为和思想。它强调的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学的态度,通常指的是在思想、文化或行为上追随古人的榜样。
在文学中,“与古为徒”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作家或诗人对古典文学的深入研究和模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表达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或对古代智慧的推崇。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和尊重。
“与古为徒”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化,强调对传统的继承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但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学和尊重。
在**文化中,“与古为徒”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尊师重道”相联系,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忽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人们,以及他们对古代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教授我们现代知识,还特别强调学*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性。他的教学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与古为徒”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光的长河里,我愿与古为徒,汲取智慧的甘泉,滋养心灵的花园。”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老的图书馆中,翻阅着古籍,周围是古朴的书架和柔和的灯光。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段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带来一种庄重和宁静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rn from the ancients”或“follow the footsteps of the old masters”,强调的是对古代智慧和技艺的学*和尊重。
“与古为徒”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醒我要尊重和学传统文化,还鼓励我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古代智慧的敬畏和追求。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我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1. 【与】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