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0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2:05
幼齿(yòu ch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幼儿的牙齿,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长出的牙齿。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也被引申为形容某人或某事物显得幼稚、不成熟或缺乏经验。
在文学作品中,幼齿可能用来形容角色的性格或行为显得天真无邪,或者在某些情境下显得不够成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决策不够成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幼齿可能被用来描述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或行为特征。
幼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幼”(年轻、小)和“齿”(牙齿)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儿童的牙齿。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行为或心理状态。
在文化中,成熟和稳重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幼齿**这个词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有负面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职场或正式场合中,不成熟的行为往往不被看好。
幼齿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纯真、无邪的童年时光,但也可能引发对不成熟行为的负面评价。在个人情感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感到既怀念又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幼齿来形容那些行为不够成熟的朋友或同事,提醒他们需要更加成熟地处理问题。
在诗歌中,幼齿可以用来形容春天的嫩芽,象征新生和希望:
春风拂过,幼齿般的嫩芽破土而出, 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幼齿可能让人联想到儿童的笑脸和清脆的笑声,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ildish”或“immature”,它们在含义上与幼齿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幼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既可以形容儿童的牙齿,也可以形容人的行为或心理状态。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社会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幼齿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幼】
(会意。从幺(yāo),从力。幺,小。年幼力小。本义:幼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幼,小也。 、 《尔雅》-幼,稀也。 、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 、 《仪礼·丧服》。注:“谓年十五以下。”-子幼。 、 《礼记·祭义》-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幼原耳。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吾幼且少。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余幼好书。
【组词】
幼主、 幼少、 幼志、 幼君、 幼孤、 幼累、 幼蒙、 幼愿、 幼龄、 幼碎、 幼学、 幼虫
小孩儿。
【引证】
陶潜《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扶老携幼。 、 清·林觉民《与妻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组词】
幼壮、 幼科、 幼妇、 幼孺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