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17:29
词汇“[圮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文或专业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圮絶”(pǐ jué)的字面意思是毁坏、断绝。其中,“圮”指的是毁坏、倒塌,“絶”则是断绝、中断的意思。结合起来,“圮絶”描述的是某种事物或状态被彻底破坏,无法继续存在或维持。
“圮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圮”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毁也”,“絶”则有“断也”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彻底破坏和断绝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圮絶”常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因为它不仅描述了物质的毁坏,也隐含了某种精神或文化的失落。
该词汇给人以沉重、悲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消逝。
在日常生活中,该词汇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历史遗迹的保护或传统文化的传承时,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圮絶”来营造一种沧桑感,如: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圮絶残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在风雨中倒塌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凉的音乐来增强“圮絶”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collapse”和“breakdown”可以部分传达“圮絶”的意思。
“圮絶”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它仍然具有重要的表达功能。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