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7:08
词汇“[圮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合成词,由“圮”和“缺”两个字组成。
结合这两个字,假设“圮缺”可以理解为指建筑物或结构因毁坏而变得不完整或缺失部分。
由于“圮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假设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对“圮”和“缺”两个字的传统使用和理解。
在**文化中,建筑和遗址常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圮缺”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历史保护和文化遗产的思考。
由于“圮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观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圮缺”来描绘一幅废墟的画面,如:
在岁月的长河中,
古老的城墙圮缺,
石块散落,
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沉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圮缺”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ruined”和“incomplete”。
尽管“圮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文学工具,用来表达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衰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圮】
(形声。从土,己声。本义:毁;塌坏;坍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圮,毁也。 、 《书·序》。传:“河水所毁曰圮。”-祖乙圮于耿。 、 《思玄赋》-覩有黎之圮坟。 、 《虞书·尧典》-方命毁族。
【组词】
圮泐、 圮剥、 圮族、 圮坏、 圮废、 圮坏、 圮倾、 圮毁、 圮下、 圮缺
2.
【缺】
(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 、 《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 、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 缺啮、 缺坏、 缺触、 缺唇、 缺圮
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 、 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 缺势、 这本书缺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