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29
“感激流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为深深的感激之情而流泪。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因为受到极大的恩惠或帮助而感到无比感动,以至于情感激动到无法自控,泪水自然而然地流出来。
在文学作品中,“感激流涕”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感激而情绪激动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感激流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情感表达的一种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深切感激的常用语。
在中国文化中,表达感激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因此,“感激流涕”这个成语在强调情感真挚和深厚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感恩和回报的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感动。它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无私的帮助,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人类共有的,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得到了一位朋友的巨大帮助而感激流涕。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星光下,我感激流涕,/ 因为你,我的世界不再孤单。”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月光下,泪水在脸颊上闪烁的画面。听觉上,可以是一首温柔的钢琴曲,伴随着感激的泪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rs of gratitude”,虽然不如“感激流涕”那样具有成语的韵味,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情感。
“感激流涕”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和感激他人的帮助,同时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堂下兵士数万,皆~。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