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0:34
“三苗”一词源自古代,指的是古代南方的三个苗族部落。在古代文献中,“三苗”通常指的是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族先民,他们是古代**南方的重要民族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三苗”常被用来指代古代南方的文化和民族特征,有时也用来象征边疆或异域风情。在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较少使用,但在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同义词:苗族、南方民族 反义词:中原、北方民族
“三苗”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如《尚书》、《史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意义和使用范围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其指代古代南方苗族的含义。
在文化中,“三苗”代表了古代南方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它反映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是研究**古代民族关系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线索。
对于我来说,“三苗”这个词带有一种古老和神秘的情感色彩。它让我联想到茂密的森林、奔流的江河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关于“三苗”的历史研究,这让我对古代**的民族分布和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苗”:
在三苗的古老土地上,
江水悠悠,森林苍苍,
民族的歌声,穿越时空,
在历史的深处回响。
想象一幅画面:茂密的竹林中,苗族的姑娘们穿着传统服饰,在江边歌唱。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三苗”的美丽和神秘。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苗”的词汇,但类似的民族和地域概念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如美洲的原住民部落。
“三苗”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古代*的民族分布,也让我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知识库,提升我的文化素养。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苗】
(会意。从田,从艸。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
【引证】
《说文》-苗,草生于田者。 、 《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无食我苗。 、 《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无苗。 、 《孟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 《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苗未枯。 、 、
【组词】
补苗;间苗;秧苗;麦苗;豆苗;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