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39
狡兔死,良犬烹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死了,好的狗也会被烹煮。这个成语比喻在主子死后,忠臣或得力助手往往得不到好下场,常用来形容功臣在功成之后被猜忌或被杀害。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对忠臣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统治者不公的批评。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示他人,即使忠诚和有能力,也可能因为主子的变化而遭遇不幸。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忠诚度的关系。
同义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反义词:忠心耿耿、肝脑涂地
同义词“鸟尽弓藏”和“兔死狗烹”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即在功成之后,功臣被抛弃或杀害。反义词则强调忠诚和奉献,与“狡兔死,良犬烹”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固定为现在的形式。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义气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这个成语反映了历史上许多忠臣不幸的命运,也反映了社会对权力和忠诚关系的深刻反思。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历史悲剧的同情和对不公的愤怒。它提醒人们,即使在现代社会,忠诚和能力也不一定能保证一个好的结局。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示人们在职场或政治中保持警惕,不要过于依赖或信任单一的权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狡兔既死,良犬何烹?
忠臣血泪,洒满长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忠诚的狗在主人死后被遗弃的场景。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悲剧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飞鸟尽,良弓藏”("The birds are all dead, so the good bow is put away"),虽然不如中文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狡兔死,良犬烹”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和现实中忠诚与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批判性的思考。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反思现实,并在表达中增添更多的深度和色彩。
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1.
【狡】
(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 《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
【组词】
狡犬
2.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3.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4.
【良】
(形声。本义:善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良,善也。 、 《诗·邶风·日月》-德音无良。 、 《诗·鄘风·鹑之奔奔》-人之无良。 、 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
【组词】
天良、 驯良、 良正
5.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
6.
【烹】
(形声。从火,亨声。本义:烧煮)。
同本义。
【引证】
《集韵》-烹,煮也。 、 《韩非子·解老》-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 《史记·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
【组词】
烹炮、 烹鲜、 烹龙炮凤、 烹石、 烹炙、 烹庖、 烹茗、 烹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