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6:34
词汇“狡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组合,“狡”通常指狡猾、诡计多端,而“口”则指说话或口才。因此,“狡口”可能指的是一个人说话狡猾、善于用言语欺骗或巧妙应对的能力。
“狡口”可能指的是一种说话技巧,即通过巧妙的言辞来达到某种目的,可能包括欺骗、回避问题或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于“狡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狡”和“口”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说话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和直率被视为美德,而狡猾和欺骗则被视为负面品质。因此,“狡口”可能在社会中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
“狡口”可能让人联想到不真诚和欺骗,因此在情感上可能产生负面的反应。它可能让人感到不安或不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一些人善于用言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可能会被形容为“狡口”。例如,在商业谈判中,有些人可能会使用巧妙的言辞来争取更好的条件。
在诗歌或故事中,“狡口”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独特性格,例如:
他的狡口如同锋利的剑,
在言语的战场上无人能敌。
“狡口”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流畅的说话声音,以及狡猾或机智的表情。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善于言辞的人,例如英语中的“silver-tongued”或“smooth talker”。
“狡口”是一个形容人说话技巧的词汇,它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性格。
1.
【狡】
(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 《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
【组词】
狡犬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