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24
词汇“故封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故封识”字面意思是指旧时的封印或标记。其中,“故”表示旧的、过去的,“封”指封印、封闭,“识”则指标记、标识。结合起来,这个词可能指的是古代文献或物品上的旧封印或标记。
由于“故封识”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历史研究或考古学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古代文物或文献的保存状态,强调其历史价值和神秘感。
“故封识”可能源自古代文献中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封印和标记是重要的身份和所有权标识,尤其是在官方文件和贵重物品上。因此,“故封识”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和文化意义。
“故封识”给人一种古老、神秘和珍贵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研究、文物保护和考古学领域,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悠悠,故封识依旧,
历史的尘埃,掩不住你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件古老的文物上带有封印的标记,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增强这种古老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旧的封印或标记来实现。
“故封识”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领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法律制度。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3.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