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2:10
“根柢未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某事物的根基或基础尚未稳固或深入。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人的基础不牢固,缺乏足够的支撑或深度。
在文学中,“根柢未深”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性格或能力不够成熟或稳定。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观点或论据不够扎实。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它可能用来描述一个结构的基础不够牢固。
“根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指植物的根部,后来引申为事物的基本或基础部分。“未深”则是对“根柢”状态的描述,表示不够深入或稳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根基”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都强调要有稳固的基础。因此,“根柢未深”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常带有负面评价的意味。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不稳定、不可靠的感觉,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长期稳定性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项目或计划因为“根柢未深”而最终失败,这种经历让人更加重视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根柢未深的梦想,在风中摇曳不定。”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棵树的根部暴露在外,不够深入土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脆弱的树枝发出的吱吱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ky foundation”或“weak foundation”,都表达了类似的不稳固的概念。
“根柢未深”这个词汇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术、职业还是个人发展中,稳固的基础都是成功的关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稳定性的看法。
当及其根柢未深而扑取之。
1.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2.
【柢】
(形声。从木,氐(dǐ)声。本义:树根,根柢)。
同本义。特指直根。
【引证】
《尔雅·释言》-柢,本也。 、 《韩非子·解老》-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 、 《汉书·邹阳传》-蟠木根柢。
3.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4.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