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5:52
御侮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抵御或抵抗侮辱、欺凌。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外来压力或不公正对待时所表现出的坚强和不屈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御侮”常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民族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英勇抵抗。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个人经历时,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御侮”可以用来分析国家或民族的抵抗行为。
同义词:抵抗、抗争、反抗、抵御 反义词:屈服、投降、顺从、妥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抵抗”更侧重于行动上的对抗,“抗争”则强调持续的努力和斗争。
“御侮”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御”字有驾驭、控制的意思,“侮”字则指侮辱、欺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抵抗侮辱或欺凌的行为。
在文化中,“御侮”常常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这个词多次出现在描述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文献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御侮”这个词给人一种坚定和勇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英雄形象和壮烈的斗争场面,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御侮”这个词,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这个词所蕴含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我们御侮前行,心中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团结一致,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进行曲或战斗的号角声,增强“御侮”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resist humiliation”或“defy oppression”等表达来传达相似的意思。
“御侮”这个词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和挑战时,应保持坚定和勇敢,这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曲礼》-不侵侮。
【组词】
侮易、 侮慢、 侮忽、 侮法、 侮笑、 侮傲、 侮诮、 侮剧、 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