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15
“求之有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追求某事物时遵循正确的方法或途径。基本含义是指在追求目标或解决问题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或方法,而不是盲目或随意地进行。
在文学作品中,“求之有道”常用来强调追求知识、真理或道德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建议他人在处理问题或追求目标时要有计划和方法。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教育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策略和方法的重要性。
“求之有道”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学和修养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方法和原则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求之有道”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道”(即正确的方法和原则)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生活和工作。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理性的感觉,联想到有序和高效的工作或学*方式。它鼓励人们以正确的方式追求目标,避免盲目和冲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准备一项重要考试时,老师强调了“求之有道”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制定合理的学*计划和方法比单纯的勤奋更为关键。
在诗歌中,可以将“求之有道”融入以下诗句:
星辰指引夜行者,
求之有道,心自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书房中认真研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象征着知识的追求和方法的正确性。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中翻书的声音,象征着有序和专注的学*过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rsue with a method”或“seek with a plan”,强调在追求目标时需要有计划和方法。
“求之有道”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追求任何目标时方法和原则的重要性。它不仅在语言上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也在文化和教育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在个人学*和工作中,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太公何力,比干何罪,循性而行指,或害或利。~,得之在命。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有】
4.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