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0:48
“弥远”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弥”和“远”。字面意思是指非常远,极其遥远。基本含义是形容距离或时间上的遥远,常用来强调某事物或某地点距离当前位置或时间的极端远距离。
在文学作品中,“弥远”常用来形容历史、时间或空间的深远,增添一种沧桑或神秘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抽象概念如梦想、目标时,可以用来强调其遥远和难以触及。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历史学,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地理位置的偏远或历史**的久远。
同义词中,“遥远”更侧重于物理距离的远,而“深远”和“久远”则更多用于形容时间或影响的深远。反义词则强调距离的近或时间的近。
“弥”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更加”、“越发”的意思,而“远”字则表示距离的远。两者结合,形成了“弥远”这个词汇,强调了距离或时间的极端远。
在**文化中,“弥远”常与历史、传统和哲学思考联系在一起,用来形容那些深远而难以触及的文化或历史遗产。
“弥远”这个词给人一种遥远、不可及的感觉,常引发人们对未知或远方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描述一次长途旅行时使用过“弥远”,来形容目的地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以及旅途中的种种期待和不确定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弥远,光年之外,每一颗星都是时间的见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无垠的星空,每一颗星星都代表着“弥远”的概念。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悠扬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给人一种深远和宁静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stant”或“remote”,但这些词汇没有“弥远”所带有的那种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
“弥远”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物理或时间上的远距离,还蕴含了一种文化和哲学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种丰富而深邃的表达方式,能够增强文本的情感和思想深度。
1.
【弥】
(形声。从弓,尔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彌,驰弓也。 、 《集韵》-弥,《说文》:弛弓也。
2.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