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0:35
生土:字面意思是指未经耕作或改良的自然土壤,即原始状态的土壤。在农业和园艺领域,生土通常指的是未经过施肥、翻耕或其他处理的自然土壤。
生土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生”和“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生”常指自然、原始的状态,而“土”即土壤。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生土的概念逐渐被细化,成为农业科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土常与自然和谐、原始美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重要的议题。
生土给人以原始、纯净、未被污染的联想,可能引发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园艺活动中,了解生土的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改良土壤至关重要。例如,在种植蔬菜时,可能需要对生土进行施肥和翻耕,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在诗歌中,生土可以被用来描绘自然的原始美:
生土之上,绿意盎然, 未经雕琢,自然之美。 岁月静好,万物生长, 生土之下,生命之源。
生土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广阔的田野、未被开垦的土地,或者是风吹过裸露土壤的景象。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吹过干燥土壤的声音,或者是雨滴落在生土上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生土可以对应为“virgin soil”或“raw soil”,在不同文化中,对生土的重视和利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生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农业和园艺领域有实际应用,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了解生土的概念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