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31
灵根: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指植物的根部,具有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二是在道教和**中,指人的先天素质或潜在的灵性,是修行成仙或成佛的基础。
“灵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于描述植物的根部,后来在和哲学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特别是在道教和中,用来描述人的内在灵性和潜力。
在**传统文化中,“灵根”常与人的命运和修行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达到精神或道德高度的关键因素。
“灵根”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感觉,联想到深邃的内心世界和潜在的力量。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讨论人的天赋或潜力时使用“灵根”这个词,如在评价一个有特殊才能的朋友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灵根深植于知识的沃土,每一片叶子都是智慧的结晶。”
想象一棵古老的树,其根部深深扎入大地,这种视觉形象可以很好地代表“灵根”的稳固和深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ssence”或“core”,但它们没有“灵根”在中文中所具有的**和哲学深度。
“灵根”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不仅在字面上描述植物的根部,更在文化和哲学层面象征着人的内在本质和潜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