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8:09
词汇“干绩”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干”通常指做事、工作,而“绩”则指成绩、成果。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干绩”可能指的是工作或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或成绩。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推测进行。
“干绩”可以理解为通过努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
由于“干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企业管理或项目评估中,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来强调工作成效。
由于“干绩”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干”和“绩”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工作成效。
在强调工作成效和成果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干绩”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强调个人或团队的努力和成就。
“干绩”可能会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强调了努力和成果之间的关系。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成功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职场或项目评估中遇到强调“干绩”的情况,特别是在需要展示工作成效的场合。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干绩”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努力与成果之间的关系,或者描述一个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成果的场景,如完成一个项目或获得奖项。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励人心的背景音乐,增强“干绩”带来的积极情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强调工作成效,如英文中的“work achievements”或“job performance”。
“干绩”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强调了工作努力与成果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工作成效和成果,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绩】
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引证】
《说文》-绩,缉也。从糸,责声。 、 《诗·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 、 《诗·豳风·七月》。传:“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八月载绩。 、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退朝,朝母。其母方绩。
【组词】
绩绪、 绩女、 绩火、 绩纺
成就;功业。
【引证】
《尔雅》-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 、 《声类》-勣,功也。 、 《书·尧典》-庶绩咸熙。 、 《左传·昭公元年》。按,迹也。-远绩禹功。 、 《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绩。 、 《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 、 《国语·鲁语》-男女效绩。 、 《诗·大雅·文王有声》-维禹之绩。
【组词】
绩用、 绩迒、 绩阀、 绩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