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3:54
“干群”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政治和社会语境中,指的是干部(即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等)和群众(即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干部与群众”的简称。
在文学作品中,“干群”可能被用来描述社会结构或权力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新闻报道、政治演讲和官方文件中经常出现,用以强调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和政治学,这个词用于分析和讨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模式。
“干群”这个词源于**共产党的政治术语,强调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各种社会和政治语境中。
在**,“干群”关系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干群关系有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民众的满意度提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这个词也反映了政府对民众的责任和义务。
“干群”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有时可能带有正面的联想,如合作和团结,也可能有负面的联想,如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与社区活动或关注政治新闻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例如,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可能会讨论如何改善干群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将“干群”融入描述社会和谐的诗句中:
春风拂面,干群携手,共绘社区新篇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干部与群众共同工作的场景,传达出团结和协作的氛围。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旋律和谐的歌曲,象征干群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干群”的词汇,但类似的政治和社会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例如,在西方国家,类似的讨论可能涉及政府官员与选民之间的关系。
“干群”这个词在理解和分析*社会和政治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个反映社会关系和权力动态的概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背景对于深入了解**社会文化至关重要。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