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8:30
咬嚼吞吐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动作词汇组成,分别是“咬”、“嚼”、“吞”和“吐”。这四个词分别表示食物在口腔中的不同处理阶段:
在不同的语境中,“咬嚼吞吐”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咬嚼吞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它是由四个描述食物处理动作的词汇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些词汇单独使用较多,组合成成语的情况较少见。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人的行为和思考过程。
在*文化中,饮食惯被认为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因此,“咬嚼吞吐”这个成语在描述饮食*惯时,也隐含了对个人修养的评价。在社会交往中,细嚼慢咽被视为一种礼貌和文明的表现。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与良好的饮食*惯和深思熟虑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联想方面,它可能让人想到温馨的家庭聚餐场景,或者一个人在安静地思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在吃饭时要咬嚼吞吐,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也是一种对食物的尊重。在与人交流时,我也会尽量做到言辞谨慎,就像在咬嚼吞吐一样,确保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细雨轻拂,柳枝摇曳,
咬嚼吞吐间,春意盎然。
思绪如丝,缠绕心间,
每一字句,皆是岁月沉淀。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描绘家庭聚餐的温馨画面,或者一个人在安静地阅读和思考。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轻柔的咀嚼声和深沉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ew and swallow”,但它没有“咬嚼吞吐”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化背景。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强调不同的方面,例如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细嚼慢咽被视为一种健康和礼貌的表现。
通过对“咬嚼吞吐”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它不仅描述了食物的消化过程,也比喻性地描述了人的行为和思考过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注重细节和深思熟虑,无论是在饮食*惯还是在日常交流中。
1.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
2.
【嚼】
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
【引证】
《玉篇》-嚼,噬嚼也。 、 《通俗文》-咀啮曰嚼。 、 《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牛曰齝。
【组词】
咀嚼;嚼血、 过屠门而大嚼
3.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4. 【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