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5:24
拳民: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那些参与拳击、武术或其他格斗**的人,特别是指那些以此为职业或业余爱好的人。它强调的是这些人通过拳击或格斗技术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在文学作品中,“拳民”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形象,象征着力量和决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描述那些在街头或健身房练*拳击的人。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新闻报道中,“拳民”可能特指职业拳击手或武术**员。
同义词:拳手、拳击手、武术家 反义词:文弱书生(强调非体力或非格斗技能的特质)
“拳民”一词可能源自对那些从事拳击和武术的人的俗称,随着体育**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正式的体育报道和讨论中。
在,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拳民”这个词也承载着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意义。同时,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拳击和其他格斗也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参与。
“拳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力量、坚韧和毅力,同时也可能让人想到竞争和挑战。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提升和超越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坚持每天锻炼的拳击爱好者,我可能会称他为“拳民”,以表达对他坚持和努力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拳民”比喻为生活中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拳头和汗水书写着不屈的人生篇章。
想象一个拳击赛场,拳民们在灯光下挥汗如雨,观众的欢呼声和拳击手套击打沙袋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充满力量和激情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oxer”或“martial artist”,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类似的含义和用法,但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上可能有所差异。
“拳民”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特定的群体,也反映了社会对体育精神和身体力量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1.
【拳】
(形声。夲义:紧握的手。俗称拳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张之为掌,卷之为拳。”-拳,手也。 、 《吕氏春秋》-鲁君许诺,乃使吏鞟其拳。
【组词】
挥拳;赤手空拳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