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9:23
叱问: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叱”意味着大声责骂,“问”则是询问或质疑。结合起来,“叱问”指的是以严厉或责备的语气提出问题或质疑。
“叱问”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其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带有责备或压力的提问。
在**文化中,“叱问”常与权威和纪律相关联,如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等。这种用法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纪律的重视。
“叱问”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压力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严肃的场合和紧张的对话。它可能引发听者的防御反应或不安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或工作场合遇到过“叱问”式的对话,这种经历往往印象深刻,因为它涉及到了权威和责任的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渊,星辰叱问着沉默的大地,为何隐藏你的秘密?”
想象一个法庭场景,律师严厉的声音和表情,以及被告紧张的姿态,这些都是“叱问”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terrogate harshly”或“berate while question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严厉和压力感是相似的。
“叱问”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提问方式,还传达了提问者的态度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效果。
1.
【叱】
(形声。从口,匕(bǐ)声。本义:大声呵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叱,呵也。 、 《苍颉篇》-大呵为叱。 、 《通俗文》-迮而吐之曰叱。 、 《公羊传·庄公十二年》-手剑而叱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大儿初醒,夫叱大儿声。
【组词】
叱咤、 叱教、 叱辱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