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17:23
存亡继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保存灭亡的,延续断绝的”。它通常用来形容努力保护和恢复那些濒临消失或已经中断的事物,如文化、传统、技艺等。
在文学作品中,存亡继绝 常用于强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保护等专业领域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
同义词:保护传承、延续传统、保存遗迹 反义词:破坏遗迹、断绝传统、遗忘文化
存亡继绝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反映了古人对文化遗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中国文化中,存亡继绝 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风险,因此这个词汇在呼吁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语境中尤为重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责任感
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他是要明王道,辨人事,分明是非善恶不肖,~,补敝起废,作后世君臣龟鉴。
1.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3.
【继】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引证】
《说文》-继,续也。 、 《易·象传》。注:“谓不绝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 《楚辞·离骚》-折琼枝以继佩。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先后相继。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
【组词】
继继、 继踪、 继踵、 继志
继承。
【引证】
柳宗元《封建论》-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继吾志事。 、 清·袁枚《祭妹文》-九族无可继。
【组词】
继世、 继轨、 继体、 继绪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