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4:12
词汇“滞滞泥泥”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滞滞”可以理解为停滞不前,不流畅的状态,“泥泥”则可能指泥泞、黏稠的状态。结合起来,这个词汇可能形容某种状态或行为显得迟缓、不顺畅,甚至有些拖沓。
“滞滞泥泥”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是指行动或过程缓慢、不流畅,如同在泥泞中行走一般困难。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行动迟缓或心情沉重;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事拖沓或环境条件不佳。
由于“滞滞泥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两个形容词组合而成,用来加强描述效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些传统观念或行为模式中的迟缓或保守。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沉重、不愉快的感觉,联想到困难和阻碍。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可以用“滞滞泥泥”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滞滞泥泥的时光里,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行走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感觉。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也不明确。
“滞滞泥泥”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形象的描述方式,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缓慢、不顺畅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
2.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
3.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
4.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