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7: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7:16:03
溜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冰面上滑行的活动,通常使用溜冰鞋(冰刀)进行。它是一种体育**,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的冰场上进行。
溜冰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使用动物骨头制成的滑行工具在冰面上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溜冰鞋的设计和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从简单的木板和铁片发展到现代的高科技冰刀。
在许多寒冷的国家和地区,溜冰是一种传统的冬季活动,与当地的文化和社交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在荷兰,溜冰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甚至有专门的“十一城市巡回赛”(Elfstedentocht),这是一项长达200公里的长距离溜冰比赛。
溜冰通常与冬天的乐趣、家庭的温馨时光以及青春的活力联系在一起。它带给人们一种自由和轻盈的感觉,尤其是在广阔的冰面上滑行时。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溜冰是冬天最期待的活动之一。每当雪花飘落,我们就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带上溜冰鞋,去附近的湖面或冰场上享受滑行的乐趣。
在诗歌中,溜冰可以被描绘为一种逃离现实的方式,一种在冰冷的表面上寻找温暖的冒险:
在冰封的湖面上, 我滑行,如同飞鸟, 穿越寒冷的空气, 寻找心中的温暖。
溜冰的视觉联想通常包括光滑的冰面、闪烁的冰晶和滑行者的优雅姿态。听觉上,溜冰鞋在冰面上滑动的声音,以及偶尔的笑声和欢呼声,都是溜冰体验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溜冰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似的。例如,在俄语中,溜冰被称为“коньки”(konki),在德语中是“Eislaufen”。
通过对“溜冰”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它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紧密相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1.
【溜】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又名“潭水”。
【引证】
《说文》-溜水出郁林郡。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