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6:44
保释:在法律领域,保释是指被逮捕的嫌疑犯或被告在审判前,通过支付一定金额的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以确保其出庭受审,从而暂时获得自由的一种法律程序。
保释一词源自中古英语“bailiff”,最初指的是负责保管财产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法律领域,指代确保被告出庭的程序。
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保释的实施和规定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保释可能相对容易获得,而在其他国家,保释条件可能非常严格。
保释一词可能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如希望(对于能够暂时获得自由的人)和担忧(对于可能逃避审判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保释可能与法律问题或犯罪新闻相关,如“我听说邻居因为涉嫌犯罪而被保释。”
在诗歌中,保释可以被用来象征自由和责任,如:
在铁窗之后,保释是一线光明,
承诺的重量,自由的代价。
保释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手铐、律师和警察等视觉元素,以及法庭辩论和法官判决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保释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相似,都是指在审判前暂时获得自由的程序。
保释是一个在法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词汇,涉及个人自由和法律责任。了解其定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社会正义。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释】
(形声。从采(biàn),睪(yì)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 、 《仪礼·大射仪》-释获。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 《仪礼》-主人释服。
【组词】
释绂、 释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