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8:30
词汇“很鸷”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方言中的词汇。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需要首先确定这个词汇的正确性和含义。由于“很鸷”不是一个标准的普通话词汇,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中找到其定义。因此,我们将从可能的相似词汇“鸷”入手进行分析。
“鸷”(zhì)是一个汉字,基本含义是指凶猛的鸟,如鹰、雕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凶猛、狠毒。
在文学作品中,“鸷”可能用来形容猛禽的特性,或者比喻人的凶狠、狡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常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方言或古文中出现。
“鸷”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其本义为猛禽。随着语言的发展,它的含义扩展到形容人的性格。
在**传统文化中,鹰和雕等猛禽常被视为勇猛和力量的象征。因此,“鸷”字在文化上与这些正面形象有关联。
提到“鸷”,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力量、威严和不可侵犯的形象,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种敬畏或恐惧的情感。
由于“很鸷”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方言或文学作品中遇到,可能会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在创作中,可以将“鸷”字用于形容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或者在描述自然景观时提及猛禽。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鹰击长空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鹰的叫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猛禽或人的凶猛性格,如英语中的“fierce”或“vicious”。
由于“很鸷”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在学和使用时需要谨慎。如果确实遇到这个词汇,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正确用法和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1.
【很】
(形声。从彳(chì),艮(gèn)声。本义:违逆,不听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很,不听从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戾不从教。”-美而很。 、 《国语·吴语》-今王将很天而伐齐
【组词】
很子、 很忤;很触、 很人、 很很、 很刚、 很恣、 很恶、 很愎
2.
【鸷】
(会意。从鸟,从执,执亦声。本义:凶猛的鸟,如鹰、雕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鸷,击杀鸟也。 、 《礼记·儒行》。注:“猛鸟猛兽也。”-鸷虫攫搏不程勇者。 、 《离骚》-鸷鸟之不群兮。 、 唐·刘禹锡《养鸷词》-养鸷非玩形,所资击鲜力。
【组词】
鸷腾、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鸷视
凶猛;残暴。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