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5:03
“依违”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两个或多个选项之间徘徊,缺乏明确的立场或决策。
在文学作品中,“依违”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在小说中描述主角在爱情和责任之间的抉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做决定时的犹豫不决,例如:“他依违不决,不知道该选哪个工作。”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决策科学中,“依违”可能被用来分析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行为模式。
“依违”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依违”可能与中庸之道有关,强调在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面对选择时的困惑和挑战。
“依违”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不确定和焦虑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在重要决策面前的不安和压力,以及在多个选项之间徘徊的复杂心理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两个不同的职业道路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境,那时我感到非常依违,最终通过深入思考和咨询他人的意见,才做出了决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依违”:
在夜的边缘,星辰依违不定,
是追随月光的指引,还是沉沦于黑暗的诱惑?
视觉上,“依违”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人,四周是模糊的景象,象征着选择的困难。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犹豫不决的脚步声或沉重的叹息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依违”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decisive”或“wavering”,它们在描述犹豫不决的状态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依违”这个词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决策时的内心挣扎和不确定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依违”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通过深入分析这个词,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表达人类情感和思维中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违】
(形声。从辵(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违,离也。 、 《尔雅》-违,远也。 、 《诗·邶风·谷风》。传:“离也。”-中心有违。 、 《书·酒诰》-薄违农父。 、 《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组词】
违别、 违离、 违恋、 违阔、 违署、 违远、 违间、 违弃、 违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