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2:39
凝固点:凝固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即物质开始凝固的温度。对于纯净物质而言,凝固点是一个确定的温度,通常与该物质的熔点相同。
“凝固点”一词源于拉丁语“congelare”(冻结)和“punctum”(点)。在科学术语中,它被用来描述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温度。
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讨论中,凝固点的变化可能会被提及,因为它与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等现象有关。
“凝固点”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静止和冻结的画面,也可能引发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科学好奇。
在冬季,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点变化,可以帮助理解物质状态的基本原理。
在诗歌中,可以将“凝固点”比喻为情感的冻结:
在爱的凝固点, 心不再跳动, 时间静止, 世界凝结成冰。
在不同语言中,“凝固点”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科学概念是普遍适用的。例如,英语中称为“freezing point”。
“凝固点”是一个描述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科学术语,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和联想。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科学理解,也能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增添色彩。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
3. 【点】 收拾;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