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3:49
词汇“武干”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武”通常指与军事、武术或武力相关的事物,“干”则有做事、行动或担任职务的意思。将两者结合,“武干”可能指的是与军事行动或武术实践相关的工作或职责。
由于“武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武”和“干”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与军事或武术相关的工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术和军事都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因此,“武干”可能与这些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传承有关。
由于“武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相关的故事或经历。
在创作中,可以将“武干”用于描述一个武术家的日常生活或一个军人的职责,增加文本的深度和丰富性。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military duty”或“martial arts practice”。
“武干”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主要与军事和武术相关。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相关领域和文学创作中,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