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2:11
游辞巧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巧妙地运用言辞进行装饰”。它通常用来形容说话或写作时,用词华丽、修饰巧妙,但可能缺乏实质内容或真实性。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形式上的精致而非内容的真实或深刻。
在文学作品中,游辞巧饰 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追求文辞华丽而忽视内容深度的作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时虽然听起来很动听,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演讲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实际上缺乏实质性论据的陈述。
同义词:花言巧语、巧言令色、巧舌如簧 反义词:直言不讳、言简意赅、实事求是
游辞巧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辞修饰的传统关注。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对于言辞的运用有着深刻的讨论,这个成语可能是这些讨论的产物。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运用被视为一种艺术。然而,过分追求言辞的华丽而忽视内容的真实性,常常受到批评。游辞巧饰** 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诚实或不真诚的交流方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上缺乏实质内容的情况。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同事在会议上使用游辞巧饰来掩盖他们的不足或错误。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会损害他们的信誉和团队的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游辞巧饰,花间一梦,
言不由衷,心事重重。
视觉上,游辞巧饰 可能让我联想到华丽的装饰和繁复的图案,但缺乏实质内容。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那些听起来很动听但缺乏深度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lowery language" 或 "empty rhetoric",它们都强调了言辞的华丽但缺乏实质内容。
游辞巧饰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交流时要注意言辞的真实性和实质内容。虽然巧妙的言辞可以吸引人,但只有真实和有深度的内容才能建立长期的信任和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让我始终追求真实和有意义的交流。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1.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3.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4.
【饰】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拭。-饰,刷也。 、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