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3:47
“玉牍”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由玉制成的简牍。在古代,简牍是用来书写文字的材料,通常由竹或木制成,而“玉牍”则特指用玉石制成的书写材料,这在古代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
在文学作品中,“玉牍”常用来象征高贵、珍贵或神圣的文字或知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古代文献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玉牍”一词源于古代对书写材料的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在文学和学术领域保留其象征意义。
在**文化中,玉一直被视为吉祥、高贵和纯洁的象征。因此,“玉牍”不仅代表了珍贵的书写材料,也象征了重要的知识和文化传承。
“玉牍”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神秘和珍贵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文化遗产,以及那些被精心保存和传承的知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博物馆的展览中看到过一块复制的玉牍,那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让我对古代的书写材料和知识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玉牍”:
在时光的长河中,玉牍静静躺,
记载着千年的秘密,等待着被唤醒。
每一道刻痕,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玉的光辉中,我们寻找着过去的踪影。
想象一块光滑的玉牍,上面刻着古老的文字,周围环绕着古筝的悠扬声音,这种组合可以唤起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敬畏。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珍贵书写材料可能包括埃及的纸莎草或欧洲的羊皮纸,但“玉牍”因其独特的材质和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而显得尤为特殊。
“玉牍”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古代的书写材料,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连接了过去和现在,提醒我们珍惜和传承文化遗产。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牍】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 《史记·陈遵传》-与人尺牍。 、 《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削牍为疏。 、 《史记·周勃传》-吏乃书牍背示之。 、 杨修《答临淄侯笺》-握牍持笔。
【组词】
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