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26
干旱: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或降水量远低于正常水平,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植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自然现象。它通常与气候条件有关,但也可能因人类活动(如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加剧。
干旱的土地,裂开了口,
渴望着雨水的滋润。
枯萎的庄稼,低垂着头,
等待着生命的复苏。
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干旱”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旱】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旱,不雨也。 、 《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 《谷梁传·僖公十一年》-不得雨曰旱。 、 《墨子·七患》-二谷不收谓之旱。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三千里之旱。 、
【组词】
旱涝、 旱云、 旱亢、 旱苗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