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6:1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6:11:54
察视: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察”意味着仔细观察或检查,“视”则指看或观察。结合起来,“察视”通常指的是仔细地观察或审视某事物,强调的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观察行为。
“察”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观察、考察。“视”字同样古老,意为看。两者结合,形成了“察视”这一词汇,其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相对稳定。
在中国文化中,“察视”常与谨慎、细致的工作态度相关联,如中医对病人的察视,强调的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察视”给人一种专注和细致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侦探、科学家等需要高度专注和细致观察的职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察视”来形容自己在购物时仔细检查商品的质量,确保没有瑕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察视”来描绘一个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
晨曦初露,我察视着每一片叶尖的露珠, 它们在阳光下闪烁,如同珍珠般璀璨。
视觉上,“察视”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弯腰仔细观察某物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安静的环境中,只有细微的呼吸声和偶尔的物体移动声。
在英语中,“察视”可以对应为“scrutinize”或“examine close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仔细和深入的观察。
“察视”是一个强调细致和深入观察的词汇,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