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9:03
词汇“[引咎]”的深入学*和分析:
“引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主动承担错误或过失的责任。它通常表示一个人因为某个**或行为的不良后果而自责,并愿意接受相应的责任和惩罚。
“引咎”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引”有引导、承担的意思,“咎”指过失、错误。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引咎”的记录,表示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
在**传统文化中,“引咎”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风范,即在面对错误时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不推诿。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
“引咎”一词给人以严肃、庄重的感觉,它传递出一种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个人层面,它可能引发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和对道德标准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我会考虑使用“引咎”的态度来面对,即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引咎”来表达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
月下独酌,思绪如潮,
昔日过失,今宵引咎。
星光不语,夜风轻拂,
悔悟之心,如水东流。
“引咎”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严肃的会议室,一位领导在台上沉重地宣布自己的辞职决定,背景音乐可能是低沉的大提琴声,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take responsibility”或“resign in disgrace”等表达可以对应“引咎”的概念,但“引咎”更强调主动和内心的自责。
“引咎”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责任感,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行为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引咎”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悒】
(形声。从心,邑声。本义:愁闲不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悒,不安也。 、 《苍颉篇》-悒悒,不舒之貌也。 、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 《韩诗外传》-于是楚王盖悒如也。
【组词】
悒悒无聊、 悒愤、 悒怏、 悒纡、 悒悒、 悒戚、 悒怅、 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