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7:38
“击手”这个词在体育领域中通常指的是棒球或垒球中的击球手,即站在本垒板上准备击球的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用球棒击中投手投出的球,并尽可能地跑向一垒,以得分或帮助队友得分。
在体育领域,特别是在棒球和垒球比赛中,“击手”是一个专业术语。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某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反应或行动,如“他像一个击手一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体育比赛时。
“击手”这个词直接来源于体育术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击球的人”。随着棒球和垒球**的普及,这个词在体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棒球文化中,击手通常被视为团队中的关键角色,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在一些文化中,击手的形象也被用来象征勇气和决心。
提到“击手”,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紧张刺激的比赛场面,以及击手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和专注。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对成功的渴望。
在观看棒球比赛时,我特别关注击手的表现,他们的每一次击球都充满了悬念和期待。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欣赏团队合作和个人技能的结合。
在诗歌中,可以将“击手”比喻为生活中的挑战者:
像击手站在本垒,
面对生活的快速球,
每一次挥棒,
都是对命运的挑战。
想象一个击手站在本垒板上,周围观众的欢呼声和球棒击中球的清脆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棒球比赛的独特氛围。
在不同的语言中,“击手”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基本含义是相似的。例如,在日语中,“击手”可以翻译为“バッター”(Batter)。
“击手”这个词在体育领域中具有明确的定义和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体育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它如何被用来比喻生活中的挑战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增强了我的文化素养。
1.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