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1:55
滞留:指因某种原因而停留在某地,不能继续前进或离开。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人因阻碍而停留在原地。
滞留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滞”和“留”两个字组成。“滞”原指水流不畅,“留”指停留。随着语言的发展,滞留逐渐被用来描述人或物体的停留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滞留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幸或挫折的象征。例如,在旅行文化中,滞留可能意味着计划被打乱,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收获和体验。
滞留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被困的感觉,但也可能引发对现状的反思和新的机遇的发现。
在个人生活中,滞留可能发生在旅行中,因天气或交通问题而不得不在某个地方多待一段时间,这种经历虽然起初可能令人沮丧,但往往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和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在诗歌中,滞留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停滞和情感的凝固:
时光滞留于那抹微笑, 岁月不再前行, 只因你眼中的星光, 照亮了我所有的夜。
在英语中,滞留可以对应为“stranded”或“stuck”,在法语中为“coincé”,在德语中为“feststecken”。这些词汇在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滞留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停留,也反映了心理和情感上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滞留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
2.
【留】
(会意。从田,从丣,丣亦(yǒu)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引证】
《说文》-畱,止也。 、 《战国策·秦策》-令之留于酸枣。 、 《楚辞·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 、 《素问·虐论》-风气留其处。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张良留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 、 《资治通鉴·唐纪》-留五百人。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上空留。 、 明·于谦《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留像于馆。
【组词】
逗留、 留舍、 留住、 留居、 留身、 留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