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31
唱诗 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仪式中,以歌唱的形式朗诵或吟唱圣诗、赞美诗或经文。它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信仰的方式,常见于教、天主教等活动中。
唱诗 一词源于拉丁语“cantare”,意为“歌唱”,在中世纪欧洲的活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歌唱形式。随着教的传播,唱诗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唱诗在教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信徒们表达信仰、团结和敬拜的重要方式。在社会背景中,唱诗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群体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
唱诗常常带给人一种庄严、神圣和宁静的情感体验。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信仰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能够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平静。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参加过教堂的唱诗活动,那种集体歌唱的氛围和和谐的声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的力量和社区的凝聚力。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唱诗”:
在晨曦的微光中,唱诗的声音如泉水般流淌,洗净心灵的尘埃,引领灵魂向着光明飞翔。
唱诗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教堂内烛光摇曳、信徒们齐聚一堂的场景;听觉联想则是和谐的和声、悠扬的旋律,传递着宁静与和谐。
在不同文化中,唱诗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中,诵经也是一种类似唱诗的活动,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信仰的表达和心灵的净化。
唱诗作为一种*和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人类的音乐和艺术表达,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唱诗”这一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内涵和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
1.
【唱】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唱,导也。 、 《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取其唱予和女。 、 《荀子·乐论》-唱和有应。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组词】
唱和
2.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引证】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说文》-诗,志也。 、 《国语·鲁语》-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 《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组词】
诗筒、 诗瓢、 诗友、 诗虎、 诗流、 诗案、 诗眼、 诗债、 诗传、 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