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3:50
化学电池是指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通常由两个不同的电极(正极和负极)以及电解质组成,当电极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电流。
在专业领域,如化学、物理和工程学中,“化学电池”是一个精确的科学术语,用于描述能量转换的原理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更多地使用“电池”这一泛称,而不特指化学电池。在文学作品中,化学电池可能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能量、动力或转变。
“化学电池”一词源于对化学反应和电能转换的研究。18世纪末,亚历山德罗·伏特发明了第一个电池,即伏打电堆,这是化学电池的早期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电池的种类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
化学电池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到电动汽车,都离不开化学电池的支持。它代表了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深刻理解和创新。
化学电池常让人联想到科技进步和便利生活,同时也引发对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电池无处不在,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到遥控器和手电筒,都依赖于化学电池提供能量。
在诗歌中,化学电池可以被比喻为生命的源泉,不断提供动力和能量:
如同化学电池,生命不息, 在每一个细胞,能量流转, 从黑暗中汲取,向光明奔去。
化学电池的图像可能让人联想到精密的金属结构和流动的电解质,而与之相关的声音可能是电子设备启动时的嗡嗡声。
在不同语言中,“化学电池”通常有相应的术语,如英语中的“chemical battery”,德语中的“chemische Batterie”,这些术语都指向同一科学概念。
化学电池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代表了人类对能源转换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化学电池的含义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沟通和创新。
1.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3.
【电】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电,阴阳激耀也。 、 《五经通义》-电,电光也。 、 《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
【组词】
电火
4.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